保存機構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保存節點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自2007年開始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研究與實踐活動。目前累計保存27種數據源,外文期刊論文全文1400余萬篇,中文期刊論文全文6800余萬篇,外文電子書14萬余冊。2013年起,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轉為數字科技文獻資源國家保存體系第一個保存節點。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立足中國科學院、面向全國,主要為自然科學、邊緣交叉科學和高技術領域的科技自主創新提供文獻信息保障、戰略情報研究服務、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支撐和科學交流與傳播服務,同時通過國家科技文獻平臺和開展共建共享為國家創新體系其他領域的科研機構提供信息服務。
隨著數字化學術出版的迅速發展,數字出版物已成為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的主流學術信息資源。當前科技領域的幾乎所有學術期刊、會議錄、學位論文以及越來越多的專著都以數字方式創作,并以唯一數字版本形式出版。為保障我國對數字科技文獻長期可使用,必須實現這些資源在中國本土的、受中國自主控制的長期保存。
2007年以來,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開展數字科技資源長期保存的研究和實踐工作,開發建設長期保存實驗系統。2009年起,建設數字科技文獻資源長期保存服務系統,建立起從數據資源接收、檢查、預處理、格式轉換、攝入存檔、保存管理、審計、校驗乃至公共服務的全生命周期的系統管理流程。并在觸發事件發生時向協議范圍內用戶提供應急訪問(實例:2013年RSC期刊觸發事件響應)。
2013年起,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長期保存項目獲得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的支持,開始開展“國家數字科技文獻資源長期保存體系項目”建設工作。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長期保存系統轉化為該項目第一個保存節點。